52区未解之谜网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

时间:2023-07-14 09:30:02 作者:超人 来源:51区未解之谜网

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在秦朝灭亡之后各地又再次动乱,西楚霸王和西汉刘邦的崛起成为了这场战役的关键人物,这是楚汉争霸中的最后一战,也是历史上非常精彩的大规模追击战,垓下之战最后以刘邦获得胜利并建立了西汉王朝,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垓下之战介绍: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

公元前203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但是,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作战。大军追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而楚军又一次合围了刘邦。坚守壁垒的刘邦向张良询问:“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垓下之战的过程: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

公元前202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刘邦也由固陵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恢复军力,此时楚军尚有约十万人。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十二月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

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亲率汉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汉军左右两翼迂回夹击楚军,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带领大军翻身再战,楚军在三面夹击中被击败。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

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因迷路耽搁了时间,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手下仅剩二十八骑。

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 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202年二月甲午日,刘邦称帝于汜水北岸,建立西汉政权。

项羽垓下之战失败原因: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

1.形势

一是“安身难”,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项羽所率的楚军主力已成为一旅孤军,此时所在的垓下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无依无靠,无路可逃,难寻安身之处;二是“立命苦”,楚军的粮草被汉军破坏,缺粮已经好几个月了,士兵们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温饱是个大问题,生死考验,不说打仗了,就是这样简单的活下去也是个严峻的问题。

2.顶层设计

西楚集团的主帅是项羽,执行主帅还是他,这个没得选,因为他本身就是战神,楚军统统是围着他转,谁也取代不了。可以说项羽将主帅一位强撑到底,确实是集担当、责任、义务一身的“战之一魂”。大汉集团的主帅是刘邦,但执行主帅是韩信,在楚汉最后大决战之际,甘当绿叶,主动退居“二线”,甘当“名誉主帅”,原因有两个,一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军事才能,他没有能力驾驭这种数十万人的大混战,更别说打败强大精悍的项羽了;二是有识有之术,他知道韩信的军事才能,他能指挥好这种创世纪的百团大战,他能够凭自身实力和能力创造历史。可以说刘邦的临阵易帅,确实是集智慧、勇气、果敢、定心的“神之一手”。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

3.兵力

大汉集团的总兵力:五十余万,其中刘邦自带军十万余人,韩信拥兵三十余万,彭越拥兵五万余人,英布拥兵五万余人。主要谋士有张良、陈平。主要大奖有灌婴、周勃、樊哙、曹参、夏侯婴。英布、彭越、刘贾、周殷、靳歙、丽商、孔熙、陈贺、栾布、王陵。而西楚集团的总兵力:十余万人,没有谋士,主要大奖有钟离昧、季布、项声、项冠、项悍。

4.战术

大汉集团的战术就是十面埋伏,布出五军阵,第一路:前路军,统帅:韩信,兵力:三十万;第二路:左路军,统帅:孔熙,兵力:数万;第三路:右路军,统帅:陈贺,兵力:数万;第四路军:中路军,统帅:刘邦,兵力:十万;第五路军:后路军,统帅:周勃,兵力:数万。西楚集团的战术就是直线攻击,布出铁骑阵,没有什么具体安排,指哪打哪。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

5.综合对比

通过以上几点的对比情况来说,项羽的军队几乎没有任何的胜算可以打赢垓下之战,但楚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弱,战斗力方面更是不逊于汉军,主要是因为十多万楚军都是项羽一手打造出来的主力部队,是一支经过大风大浪的精锐之师,还有霸王项羽如战神一般人物的存在,更是勇冠三军给了他们最大的底气。而汉军毕竟是五路大军临时组合在一起的,在各自训练、军事修养等方面都需要磨合的,此消彼涨,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两军并没有外表上看的优劣那么明显。垓下决战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军队的人数的多少,不是战斗力的强弱,应该是战术战略的部署。

垓下之战的意义: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

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标签:垓下之战   项羽垓下之战失败原因  

热门文章

江左三大家简介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黄埔四凶个人简介 恽代英/邓演达/高语罕/张治中

垓下之战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

揭秘蓝色螺旋状星际之门谜团

七起真实的神秘失踪事件

亚洲十个恶心恐怖的凶杀案

互联网惊悚鬼片排行榜前十名

十起百慕大三角神秘失踪事件

10个你不知道的奴隶用途

世界上29个最恐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