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斗曾经一度被视为骑士精神之极致,同时也是特殊人群解决分歧的最佳方式。尽管如此,决斗并不能顺利解决所有问题,并且也不是都要借助手枪或者刀剑。有些决斗背后藏着非常奇特的故事,其中一些甚至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10.台球
有时候,用决斗来解决绅士之间无论什么样的分歧,都是既适当又体面的办法。而有些小问题,比如兄弟会聚会时发生的摩擦,则更可能是导致决斗的原因。1843年9月,原本平静的一天被打破;在法国Maisonfort,一场台球比赛出现了很大状况。对垒双方分别是Melfant和Lenfant,他们开始争论台球应该怎样打,以及有没有犯规。争辩无法解决问题,于是决定决斗。很可能因为纷争因台球比赛而起,他们便把台球用作武器。通过抓阄决定决定谁开球,最后Melfant赢得开球权。决斗根据通常的决斗规则进行,他们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12步。
“我第一球就要打死你!”Melfant说着开了球,并且真的做到了!台球直接击中Lenfant前额,Lenfant当场毙命。按照规则,Melfant赢得了这场决斗,但他并不愉快。当地官员认为这根本不是一场决斗。Melfant遭到逮捕,随后接受审判,并被判处过失杀人罪。
9.林肯半途而止的决斗
四处闲逛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在亚伯拉罕·林肯之后,他很擅长这样做。(译注者:原文巨人“troll”一词与闲逛、游荡的单词“trolling”形成双关)1842年,伊利诺伊州的审计员詹姆斯·希尔兹(James Shields)支持关闭伊利诺伊州州立银行,因为银行面临一些金融问题。但林肯不这样想:与其争辩,不如实地考察。当时他与撒加莫期刊(Sangamo Journal)的编辑Simeon Francis是好朋友,于是给杂志社写了一封信,落款却是“伊利诺伊州农民利百加(Rebecca)”。他不仅考虑到农民会因为银行破产而偿付一大笔钱,而且提到希尔兹的一些隐私,嘲笑他自高自大,对每一位没娶回家的女性都感到遗憾。林肯那时的女友玛丽·托德(Mary Todd)也参与其中,用“Cathleen”的名字写了一些尖酸刻薄的信。
希尔兹强烈要求知道信是谁写的,编辑妥协了。希尔兹感到自己遭到了野蛮的攻击,要通过决斗维护尊严。林肯是接受挑战的一方,享有选择决斗条件的权利。他选择的武器是骑士用的大砍刀。林肯身高193厘米(6.4英尺),而希尔兹身高175厘米(5.9英尺),因此林肯占据优势。决斗在密苏里州布拉迪岛(Bloody Island)进行,最终化干戈为玉帛——林肯一刀劈下一人高的树枝,希尔兹便表示自己其实并不是那么生气。
8.普鲁斯特挑战评论家洛兰
文学评论家让·洛兰很讨厌马塞尔·普鲁斯特。他曾在评论文章中把普鲁斯特叫做“文学热中的二流花花公子”,暗示他与朋友吕西安·都德(Lucien Daudet)有一段同性恋感情。在人们看来,洛兰这件事最著名。他属于那种给不出多少建设性意见的评论家,主要依靠挑事儿和谩骂维持名气。可评论家就是评论家,他见多识广,阅读面非常广。普鲁斯特虽然并不是第一个遭到他攻击的人,但也不会善罢甘休。同性恋在当时并不违法,但确实不受人待见。于是普鲁斯特挑战洛兰,要通过决斗了结此事。他们在法国Meudon森林碰面,轮流开枪,结果都没有受伤,这件事似乎就此结束。
然而,洛兰的言论和这场决斗为我们研读普鲁斯特后来的作品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线索。在《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里,主要人物斯万的性取向一直没有定论;很多人认为,斯万过着隐秘的双重生活,正好隐晦地表达出19世纪男同性恋扭曲的情感世界。有些传记作家甚至说普鲁斯特就是同性恋,而且自己不承认。如此看来,这场决斗就更有意思了。
7.美国南部的决斗狂
一般人都认为决斗是绅士之间解决问题常用的办法,但有的人不这么看。肯塔基州的亚历山大·基斯·麦克朗(Alexander Keith McClung)臭名昭著,常常借无厘头的理由挑战别人,而不是因为真正受到侮辱而与人决斗。虽然被人们称为“南方黑骑士”,但他惹是生非的范围不仅限于美国南部,在乌拉圭也决斗过几次。对于他在决斗中杀了多少人,人们估计的数目不尽相同,普遍认为至少10人。
这样的名声让麦克朗陷入了恶性循环。他进行的决斗越多,名声越差;喝得越多,脾气越坏。可想而知,人们开始对他惧而远之,而麦克朗却因此变得更加刁蛮。一位南方女士曾经追求过他。她在回忆录里写到了麦克朗,向我们展示了南方上流社会十分有趣的一面。她还写到,麦克朗习惯在墓地游荡,一脸哀容。他最终没能克服自己越来越糟糕的情绪,1885年在密西西比州杰克逊(Jackson)自杀了。
6.本·琼森(Ben Jonson)
本·琼森是与莎士比亚同时期的剧作家,偶尔也客串演员。《人人高兴》(Every Man In His Humor)是琼森创作并上演的处女作,值得注意的是,莎士比亚曾扮演过这部剧里的角色。把他俩比较一下,可以发现琼森经常触犯法律。他另一部早期作品《狗岛》(The Isle of Dogs)被认为就是一部煽动群众彻底反叛的剧作,并且还见证了叛军因煽动判乱被判刑的事件。
关于琼森决斗的确切情况,各种细节不甚了了,但最后一个名叫加布里埃尔·斯宾塞(Gabriel Spencer)的演员死了。斯宾塞是这幕剧的主演,他被害后,琼森遭到指控。
为了撤销对自己的指控,琼森在法庭上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写作。证明了自己不仅可以读拉丁文,而且可以写拉丁文,他就能当庭请进行特殊辩护,享受神职人员的利益。这就意味着,既然琼森与神职人员一样知识渊博,那么他就会得到宽大处理。最后,琼森只在牢里待了几周就被释放了,但这并不是琼森唯一一次入狱。后来,借用神职人员身份也难以脱罪,他被关进了钮盖特监狱(Newgate Prison)。但他却在那里做出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改信天主教。
5.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亨德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名字几乎同他最著名的作品《弥赛亚》同义。如果不是因为一颗衣扣,他恐怕不会获得创作这部作品的学识。初到汉堡(Hamburg),他和一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作曲家——约翰·马特松( Johann Mattheson)住在一起。开始时因为两人在许多方面需要相互竞争,他们的关系有些紧张。试演管风琴演奏者的职位时,他俩都没有成功,都不愿接受一份附加婚姻承诺的工作。马特松的事业先有起色。他创作了歌剧《埃及艳后》(Cleopatra),在一次表演中,为了让评判作品的观众们体会到歌剧的全部内容,马特松承担了双重任务——既要在管弦乐队中演奏,又要扮演剧中的安东尼斯。亨德尔也在乐池中,既担任指挥,又要弹奏羽管键琴(harpsichord)。当亨德尔应该让马特松领奏时,他却没有这样做。
观众们亲眼目睹了他们发生争执,跟着他们来到大街上。四周全是观众们拿手的唏嘘声和起哄声,直到他们决斗开始才消失。双方用剑搏斗,最终以平局结束。马特松后来说到,他那一剑没有致对方于死地,唯一原因在于他的剑落在了亨德尔的外衣扣子上。两人最终冰释前嫌,并一直保持书信往来。
4.唐纳队引发的决斗
唐纳队在穿越内华达山区,移民加州的途中遭遇了悲剧。加州政府秘书长詹姆斯·丹佛(James Denver)颁布了一项法案,声明加州会为还在翻山越岭的人们提供帮助。丹佛特别说明他会救助唐纳队幸存的成员。载有物资的火车驶向山区时还举行了仪式,响亮的号角留下了深刻映像。《上加州日报》(Daily Alta California)的编辑爱德华·吉尔伯特(Edward Gilbert)说,这很明显是利用悲剧获取民心的好办法。经过了几番交流,发表了一些文章,使用了被认为“明显粗俗的”语言,吉尔伯特最终决定与丹佛决斗。
吉尔伯特虽然在第一回合安然无恙,但第二回合就不走运了,被丹佛击中几分钟后就死了。第一回合结束时,丹佛曾试图中止决斗,和平地解决矛盾,但是遭到吉尔伯特坚决拒绝。据目击者描述,丹佛曾说自己别无选择,不得不保护自己。这件事还可以证明,即使在19世纪50年代,决斗仍然倍受重视。后来丹佛当上了堪萨斯领地的总督,并用自己的名字给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命名。
3.马克吐温的决斗传奇
关于决斗这个话题,马克·吐温曾经这样写道:“我对决斗深恶痛绝。如果谁要跟我决斗,我会温和大度地拉着他的手,把他带到僻静的地方,然后杀了他。”了解了他的决斗经历,这就不足为怪了。
与很多发生在马克·吐温身上的故事一样,整件事的经过依然没有定论。根据最普遍的说法,吐温当时供职于一家名为《土地实业》(Territorial Enterprise)的报社,与另一位编辑詹姆斯·莱尔德(James Laird)争吵激烈。最终吵嘴激化到决斗的地步,尽管不清楚谁发出了挑战。快要决斗时,吐温与助手练习。显然,吐温早知道自己的枪法多么差劲。他在作品里说过,他连谷仓大门都打不中。他助手的表现好得多。人们告诉莱尔德,吐温打掉了一只鸟的头;莱尔德不仅信以为真,还取消了迫在眼前的决斗。
吐温不久之后仍然离开了这里。他用过的那把枪现在仍存放在内华达历史学会(Nevada Historical Society)。协会希望展开更多研究,确定这个故事的细节。
2. 中世纪法庭判决的决斗
1368年,巴黎政府决定以决斗判案,这可能也是法国法庭最后一次规定让公民通过决斗来决定审判结果。这件案子的原告是一个名为让·德·卡鲁(Jean de Carrouges)的骑士。当时,这位骑士被派往海外执行任务,背井离乡,留下妻子一人独守空闺。哪知他前脚一走,妻子便被家中的一名侍从强暴了。这位女士说,这个侍从名叫雅克·勒·格里斯(Jacques Le Gris),要求她对此事守口如瓶,因为没有人会相信她。当时,格里斯在骑士家的地位颇高,也不怕法院,于是利用职务之便,为所欲为。
骑士回家后,妻子向他坦白说明了一切,从当时情况看来,侍从的话也不无道理。但最终此案还是告上了法院。强暴事件发生前,但侍从在公众前露面都极为小心,法院便裁决,妻子臆想了整个故事,但是骑士则坚持将案子追究到底。鉴于双方都不能证实自己的言词,法院便宣布等国王一回到巴黎,双方便由决斗一分胜负。
这是一件大事,很多人性命攸关。如果侍从败了,那么强暴罪成立,他会被处以绞刑;如果骑士败了,妻子便会被处以火刑。事实却非如此。最终骑士杀死了侍从,自己也负了伤,侍从的尸体还被挂起来示众。
1. 公主和伯爵夫人
不只男人才进行决斗,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小插曲,它完美地说明了两位皇室女人也会以决斗解决争吵。1892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音乐会,波林·梅特涅(Pauline Metternich)公主与凯尔曼西格(Kielmannsegg)伯爵夫人为摆放花盆争论不休。两人僵持不下,最后决定举剑解决问题。两人就这样站到了决斗场上,负责监督她们的是卢宾斯卡(Lubinska)男爵夫人,这位特别嘉宾出场的原因就是她持有医学资格证明。因为卢宾斯卡战地经验丰富,深知各种感染对人体的影响,因此她提议公主和伯爵夫人裸着上身决斗,避免伤口感染。既然在场的都是女性,两位当事人就同意了。
就这样,公主和伯爵夫人裸着上身,挥舞着刀剑,开始决斗。公主首先在对方脸上被划出了血痕,可能被自己的行为吓到了,公主忘了挡开对方的攻击,前臂被狠狠刺了一剑。第二场比赛开始后,两人一看见血立即晕了过去,坚强的男爵夫人分别为她们包扎了伤口。
不久,两人光着上身决斗的消息不胫而走,描绘这场“解放性的决斗”的艺术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画儿长盛不衰,直至决斗淡出历史舞台为止。
标签: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