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私人部位张开给人看不设遮挡 他用手分开桃瓣下身便挺了进来
作为一名现任的大学老师,曾经的女博士,这几天免不了被一些亲朋好友追问:“大学真的那么乱吗?”,“大学老师师德都这么差吗?”
我想说:大学老师也都是普通人,饮食男女,鱼龙混杂,不过是比别人多读了几年书,选择了大学教学和科研为营生的行当而已。多数大学老师都是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的。白天教课做实验,晚上写论文做课题,假期开会进修学习,是多数大学老师的工作常态。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言行奇葩、个性十足的大学老师也大有人在,现在我就把我读大学和工作以来遇到的几个奇葩老师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真实的大学老师是什么样儿。
专心挣钱型
一说起奇葩的大学老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钱老师。
钱老师是我们读大一时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主讲老师,当时三十五左右,瘦高个儿,金丝眼镜,大油头,宽大的西装配着深咖色的围脖,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上世纪九十年代港商的气质,一出场就把我们这些小土包子震的不行。
思修课别人家的老师讲起来都是青春与梦想啊、责任与担当啊,各种文艺各种情怀,生怕把刚上大学的小花小草们的价值观带偏了。
钱老师可不这样,他一上来就丢给我们一句话:“读大学,别闲着,有空就挣钱去!”
自此讲课三句话不离“挣钱”二字,讲他大学开始就勤工俭学开辅导班攒下第一桶金;讲他在X市,就是我们大学所在地,某二线城市,东南西北四个城区都各有一套房,每月房租都比工资高;讲他给儿子从小进行财商教育,幼儿园中班就会出租自己的玩具和书,把同学的零花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对了,每次上课快收尾的时候他还会旁敲侧击地宣传一下他的书,名字很鸡汤,写是一些名人的奋斗故事,他常常讲之前的某某学生看了他的书开始洗心革面、努力奋斗,最后走向人生巅峰。带着对成功梦的渴望,我们不少同学都买了他的大作,有的同学还买了不止一本,美其名曰要送人一起研读,结果就是,钱老师的课是他大学成绩最高的一门。
他还极其迷恋范冰冰,对冰冰的奋斗史如数家珍,并且融会贯通到讲课之中。讲人生观,他说冰冰从小就有明星梦,擅长自我规划,辍学学艺,投身演艺圈。讲价值观,他说有钱有名就是这个社会的通行证,如今冰冰名利双收,豪气冲天,曾经把她做反面教材的学校都把她请回去做讲座。
女人私人部位张开给人看不设遮挡 他用手分开桃瓣下身便挺了进来
讲个人奋斗,他说冰冰从饰演配角小丫鬟到奋斗成明星富豪榜前列,吃得苦中苦,才成年人上人。受他的影响,我们那届同学都早早做起了兼职,挣钱帮家里减轻负担,还有不少人成了冰冰的粉丝。
此外,钱老师极其瞧不上那些做科研写论文的“学术型”老师,说他们都是虚头巴脑假装热爱学术,不就是为了评职称、涨点工资罢了,有几个人的研究成果真正对社会有用能够传世呢,他是绝不会跟他们同流合污的,他挣钱的门路有的是,永远不需要去发论文、评职称养活自己和家人。
可是,话不能说太早,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听说去年他又开始努力写论文申请课题了。我猜想肯定是因为课题经费涨了,课题级别和工资也挂钩了,不然钱老师才看不上呢。话说现在冰冰因为税务问题被打脸,不知道钱老师作何感想?
忘了说,钱老师本不姓钱。
盛气凌人型
因为行正人手的不足,我们学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博士毕业上岗也需要做半年到一年的行正工作,领导们说这样年轻老师能快速成长,一是可以了解学院工作流程,二是可以和学院的老教师们多熟悉多请教。
其实,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女博士工作不好找,咱就是块儿砖,领导指哪,咱就往哪搬。于是,三年前我刚毕业就被安排到学院的教务岗,负责课程协调、学生调停课、讲座安排等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本以为这半年能轻松愉快的度过,谁知却迎来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哭泣,还是当众痛苦流涕的那种。
那天和平常也没啥不同,就是春天风太大吹得办公室的门都自动关上了。我们学校要求是开门办公,还没来得及把门打开,学校教务处电话来了,我就接电话去了。
正好听见有人敲门,我说请进,可是没回应,就继续和教务处老师通电话,商量给我们学院外请的专家安排全校规模的讲座的事儿。
忽然,嘭嘭嘭,一阵砸门声,我赶紧挂了电话去开门,还没等我打开,凌老师就破门而入,骂道:
“你是干什么吃的?大白天关着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敲门也没人应!”
“对不起,凌老师,今天风太大吹得门都关上了。您敲门我听到了,可能我声音小,您没听到。”我急忙解释。
“别说这些无中生有的借口!我不听!你们这些做行正的就是要给我们做服务的,做不好服务就是你的错!”
“对,老师您批评得对,我一定改。”
“哼,装模作样,我不信,你就是‘狗眼看人低’,觉得我快退休了欺负我!”
“没有的,老师,您误会了,我没及时开门确实是我的错,请您见谅。”刚毕业的我没见过这阵势,都快吓哭了。
“别说了,你说什么我也不信!你们做行正的都是一丘之貉!连‘看门狗’都做不好怎么进的大学当老师!?”凌老师骂得更凶了。
被骂是“狗”,道歉解释又不听,我实在卫屈到不行,哭得说不出话来。凌老师看我哭了,便把要交的材料往我桌子上一扔,说你哭我也不信你,然后摔门走掉了。
后来我们学院领导知情后来安慰我,我才得知凌老师老伴儿患病多年,独生女在国外求学常年不回家,他本人被躁狂型抑郁症所困,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学院很多老师包括学生被他骂哭的不下二十个。但是他是对事不对人,不是有心攻击别人,让我千万别往心里去。
半个月后凌老师专程给我打来电话向我道歉,我也给凌老师道歉,说主要还是我没有及时把门打开才造成的误会。然后我们俩就互相道歉了半个小时,这件事就这样在友好的氛围中告一段落了。
说凌老师的故事主要不是想说他目中无人,而是想提醒一下高校或是其他高压环境下工作的人群,一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有持续的无法调节的心情低落、强烈的攻击他人或是伤害自己的倾向,一定及时向亲友倾诉,有条件的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咨询或是医院的精神科治疗,千万不要一个人憋在心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奋斗狂人型
没有当大学老师前,哪怕是在读研究生和读博的时候,我都以为做大学老师、尤其是做社科类的大学老师是个完美的工作,有课时来学校讲讲课,评上副教授后带几个硕士研究生读读书、写写论文,剩下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然而真正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才知道那些想象只是假象。真正的大学老师想要做出一点点成绩正常晋升的,工作压力和工作任务超乎我的想象。
拿我所在的学院来说吧,博士毕业单位自动聘为讲师,工作满两年就可以参评副教授,然而副教授参评资格可谓是高不可攀,科研指标上,至少获批一项国家社科基金,四篇(含)以上专业二类或一类核心期刊的论文。
要知道,国家社科基金的中奖率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专业核心二类和一类连大教授或是博士生导师都得排着队发,所以进了大学的门槛,想要继续晋升,单是科研指标这一项,就足够压垮你。
女人私人部位张开给人看不设遮挡 他用手分开桃瓣下身便挺了进来
接下来还有教学指标的要求,需要获得校级优秀教师,总授课时数不低于每年300学时,指导本科生论文不低于15篇,听课学生打分要在前30%。这样严苛的指标考核下,能够达标的人都对自己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压榨。
老高是我们这批任教满两年的博士中,第一个成功晋升副教授的人。知道他达到申请指标时,很多人都惊呆了,他是我们这批最其貌不扬的一个,年龄最大,36岁才博士毕业,已婚有娃,毕业的学校在我们这批人中也不是最好的,可为什么偏偏是他呢?
学校晋升职称文件公布后,我们同届的人喊着让老高请客,听老高讲了他的心路历程:老高说,他大专毕业后当了七年半的乡村小学语文老师,感觉像被困在笼中的鸟,想要远离坐井观天的生活,于是辞职考研,同是乡村小学教师的媳妇不但没阻拦,反而大力支持,一个人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开销,让他专心读书,怀孕、生娃、照顾孩子老人更是没有一句怨言。
硕士三年博士四年,七年奋战,他终于把博士学位拿下,得到了这份梦寐以求的大学教职,可是学校的规定是副教授或以上级别的老师才能解决家属工作并提供租金很低的教工公寓,所以他和老婆孩子还是异地状态。
毕业那年他已经三十六了,媳妇为了他上学这么多年几乎没买过什么新衣服,化妆品都是用大宝,他不想让媳妇再等下去了,于是他发扬笨鸟先飞和死磕的精神,冲着那几项严苛的申请副教授的指标,一路狂奔过去。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读书写论文,白天有课就去讲课,没课就在学校或者学校附近的省图书馆泡着,备课、看书、研究优秀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思路,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发邮件向自己的博导、硕导或是现在单位的专家请教,做好笔记和调研。
晚上是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十二点前没有睡过觉。每天坚持输出,积累论文素材,根据导师的推荐针对不同期刊的要求进行投稿,初期遭遇拒稿是家常便饭,别人可能就早就放弃了,老高不,他会给编辑写信,虚心请教编辑指导自己,多数没有回音,可还是有编辑被老高的执着打动,会对他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老高认真地按照编辑的要求修改,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终于第一年的年底,他的论文被顶级核心期刊收稿了。
因为论文质量过硬以及编辑们之间的互相推荐,老高在第二年一下子发表了六篇二类核心,加上之前顶级的那篇,远超评职称要求的四篇。至于国家社科课题,因为前期论文的积累和学术基础的打磨,老高第二年头一次申请就获批,创造了我们学院的记录。
老高说:“俺心眼实,脸皮厚,肯吃苦,再加上对职称晋升是铁打的刚需,老天爷赏脸,让俺达标了,终于能把老婆孩子接过来住了。”
让老高这样的人评上副教授,我们心服口服。一句超级鸡汤的话咋说来着,当你奋斗到无能为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天道酬勤,这个道理永不过时。
分享这几个大学老师的故事,就是想让大家了解大学老师的真实面貌,理性地看待大学老师这一职业,既不要把他们“神化”,觉他们学历高学问大,工作高大上,遥不可及;也不用在出现负面报道时又把他们“妖魔化”,把大学老师一棍子打死。大学老师只是一个职业而已,真实的他们千人千面,也要养家糊口,也有职业瓶颈和工作压力,和大家没什么不同。
不过负面报道的出现对大学老师也是一种督促作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监督者,教书育人的工作是良心活儿,诸如报道里那些德不配位的人,迟早会受到应有的惩罚。